1932年,日军占领牡丹江一带后,海林等地也相继沦陷了。不屈的林海人民,英勇无畏,奋起抵抗,许多爱国志士自发组织起来,同东北军旧部和起义的森林警察一道,组成了八支抗日武装,号称八大队,也称老八队。分别为,以张永山为首领的“西胜队”,以傅殿军为首的“双山队”,以齐振东为首的“占林队”,以张歧山为首的“歧山队”,以鲁玉中为首的“飞人龙队”,以孙常举为首的“长江龙队”,以齐子孝为首的“四季好队”,还有“金龙队”,首领名字不详。这支队伍,驰骋雪原,浴血林海,给日寇顽强的打击。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议,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红军出动了三个方面军,一百五十多万兵力,从虎头绥芬河、赤峰、大兴安岭一带和蒙古四路进兵,对驻守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展开强大攻势,如秋风扫落叶,于8月13日,很快就占领了牡丹江,先头部队已经先期解放了海林和横道河子。苏联红军迅速南下,15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苏联红军25集团军军长斯克沃佐夫中将率军先期到横道河子,将指挥部设在横道河子,并在这里举行了牡丹江第五军团的受降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颁诏停战,宣布投降。日军撤离后,海林和林海雪原一带有长达近一年的时间没有政权,只有地方临时维持会,维持社会秩序,结果,没有政权之实,维持的结果是局面混乱,这也是大东北后来匪患成灾的主要社会因素之一。直到1946年冬,民主联军进驻,建立新的民主政权,海林和林海雪原上的社会秩序才得以稳定。后来,人们把临时组织机构和维持局面的部门,皆喻称为“维持会”。
牡丹江一带最早的党支部——横道河子党支部
一九二六年十月,由于受苏联共产党的影响,在早期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努力下,横道河子一带铁路和林业八名产业工人在横道河子小镇一个叫七里地的小村秘密成立了地下党组织——横道河子党支部,这是牡丹江乃至东北大地上最早的中共党支部之一。
林海雪原上抗日联军的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32年,牡丹江陷落,随后牡丹江周边地区也相继陷落,牡丹江一带成为日伪占领区。随后,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和一些民间自发的抗日武装也在这一带活跃起来,先后有陈瀚章、李延禄、周保忠、李延平、李延青、李德林、柴世荣等在林海雪原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这些抗日武装在1937年后,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他们穿密林、饮冰雪,风餐露宿,却以不屈的毅志和必胜的民族信念,或转入苏联境内,或辗转斗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八一五光复,成为林海雪原上的不朽。
搞联将领在林海雪原上的主要斗争,主要有陈瀚章袭击海林镇后的日军机场战斗,捣毁了正在修建的部分机场工程,遣散大部分劳工,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此外,还有李延禄领导的“关家小铺战斗”、山市截击战、高岭子伏击战等。参与高岭子伏击战的,还有李延禄的两个堂弟(一说胞弟)李延青、李延平。
曲波与《林海雪原》
一九五三年,曲波因伤从部队退役到地方工作,分到齐齐哈尔铁路车辆厂,任厂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厂长。这一年的除夕夜,曲波在工厂值班,半夜时分,他交班回家,正遇上天降大雪,他顿时想起了在林海雪原上剿匪的日子,那也是大雪纷飞的时节。回到家里,看到妻子正搂着他的小女儿睡觉,睡得很香,他一时又想起了当年一起剿匪的战友,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很难享受到如此温情的生活,尤其是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更是血沃林海,没能走进今天的幸福时代。这种由衷产生的幸福感,使他顿时产生了要把那一段剿匪斗争生活写出来、要把战友杨子荣和高波写出来的神圣使命感。于是,他从五三年开始动笔写作,克服文化底子薄的重重困难,最终于一九五五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让后来的人们,更形象、更真切地了解了发生在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在大东北林海雪原上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
杨子荣与“智取威虎山”
杨子荣原属东北民主联军二支队(后改为二团),这支部队曾是刘公岛伪军一支起义队伍。起义队伍开赴东北前夕,进行扩编补充,杨子荣就是这时走进八路军队伍的,他是抱着投身革命的志愿走进了大东北的土地。开始,他是炊事班班长,为大伙做饭。后来,因为他从十几岁的时候,到东北寻找父亲,曾在东北闯荡了十几年,有着丰富的东北生活经验,又对大东北的山林生活比较熟悉,就帮着剿匪战士出主意,而且他的主意很管用。后来部队调整剿匪战略,大兵团作战使得众多土匪改变策略,变成小股流匪,我军随着改变战术,采用边侦边打。指挥部为了更好地掌握匪情,就提升杨子荣为侦察排长。杨子荣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在夹皮沟一带发现了座山雕张乐山等二十几人盘踞在蛤蟆塘后堵一带的四号棚(今称威虎山),以化装侦察的手段,扮作土匪,靠近敌窝棚,一声发喊,把毫无准备的山匪制伏,几乎兵不血刃,就端掉了土匪窝棚,缴获六支步枪,六百四十多发子弹,还有一千多斤粮食。